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0-07-31
7月16日的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山東即墨部分海參養殖場違規使用劇毒農藥敵敵畏的黑幕,瞬間平地起驚雷,很快就在即墨某畜牧獸醫水產養殖服務部庫房內查獲其經營的土霉素原粉一宗。不過此后,官方公布,在排查養殖業戶1257家,暫未發現在養殖過程中違法違規使用投入品問題。
農藥敵敵畏的名頭一下子就吸引了公眾所有的注意力,與敵敵畏一同被曝光的,還有土霉素這樣抗生素藥物的違規使用。這讓不少人覺得敵敵畏很冤,但其實對于水產品,土霉素也是一款“大殺器”。
為什么會添加土霉素呢?
土霉素,屬于四環素類,是一種廣譜的半合成抗生素,是抑菌而非殺菌性藥物,被廣泛應用于畜禽和魚飼料中。對水產應用于治療魚類弧病菌、脫磷病、爛鰓病、鱒魚瘡病、鰻赤鰭病等。
土霉素不是禁用藥物,是水產養殖可用藥品,主要用于抗菌、提高苗種育成率,我國的水產行業標準《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中也明確規定了土霉素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方法。但對于土霉素原粉而言,獸藥使用管理條例中,高純度原粉是只允許銷售給獸藥生產企業,不能銷售給養殖者直接使用的。
同時,土霉素只能在育苗時期使用,因為藥物成本較高、池塘水體很大,一般養成時期也不可能使用。對于海參養殖,除了露天水池養殖,還有一種大棚養殖海參苗的方式。大棚養殖海參在換水的時候,容易誘發疾病,這時就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來預防,減少養殖損耗。
但是四環素類藥物,如果超量應用于水產生物的養殖中,容易造成這類藥物在水產品中的超量殘留。如果人長期食用,藥物不斷在體內蓄積,當濃度達到一定量后,會對人體產生不良作用,主要表現為對胃、腸、肝臟的損害及牙齒的染色等。
因而,我國農業部公告第235號《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明確規定,四環素類藥物(土霉素、金霉素、四環素)在所有食品動物中最大殘留限量為:肌肉100μg/kg、肝300μg/kg、腎600μg/kg。
水產養殖業用藥現狀
我國的水產養殖業正經歷著從粗放型養殖到人工精養的轉變過程。精養模式下,水質容易惡化,會導致有害病菌的繁殖,還會使養殖品種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最終導致用藥的增加。
同時我國的水產養殖也是以家庭、個體為單位占主導地位,存在許多科學養殖知識匱乏、缺少科學養殖技術指導的現象,導致很多養殖業主亂用藥。水產品一旦患病,養殖戶由于診斷不明,往往會盲目用藥,不注意安全用藥,很多養殖戶不懂藥理和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胡亂搭配,大大降低了藥效,耽誤病情。
這樣無序的現狀背后,存在著很多威脅,沿著養殖戶——流通——消費者——養殖戶的鏈條,一一被擊破,影響深遠。
現狀背后的威脅
危害人類健康。水產養殖業濫用藥所產生的藥物殘留問題,近些年已經逐漸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在水產品體內殘留的藥物,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毒性作用,威脅人體健康。
破壞水質。用藥過量可不僅僅會殘留在水產動物體內,還會殘存在水體中。有些養殖戶為了清塘除害使用一些劇毒藥物進行池底藥灘,對水體危害是極大的。同時隨意排放還會導致其他水域的污染。
對養殖戶自身的危害。過量使用藥物,對水產養殖品種也會產生毒害。
因而在引起惡劣的社會影響后,面對這些問題,監管日趨嚴厲。
逐漸嚴厲的監管
我國既是食品生產大國,也是食品消費大國。食品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更是加強了各方的監管。質檢部門努力維護食品安全,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已經形成。因而“315”事件一出,相關部門迅速作出反應,農業農村部官網7月20日迅速發布《關于加強海參養殖用藥監管的緊急通知》。要求開展開展海參養殖環境藥殘檢測,并加快健全海參養殖用藥日常監管機制,要加快建立長效機制,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為了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農村農業部還發布了從2020年起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通知。從產業鏈源頭開始把控,當然,對下游產業鏈提出要求也更加嚴格,確保水產品質量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提升質量水平,檢驗檢疫,維護食品安全。
面對逐漸收緊的水產品藥物殘留監管,以及輿論對市面上水產品質量的懷疑,加強對水產品獸藥殘留檢測,維護食品安全,以此來應對逐漸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
上一篇中和劑相關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