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0-08-19
近期,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對洗手液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共抽查產品30批次,合格28批次,合格率為93.3 %。
本次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項目為總有效物含量、微生物2項指標。總有效物含量指洗手液中表面活性劑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總活性物含量越高,去污力越強。本次抽查發現1批次產品的總有效物含量項目不合格。
表面活性劑,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體系的界面狀態發生明顯變化的物質。表面活性劑分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包括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復配表面活性劑、其他表面活性劑等。
此次抽檢結果顯示表面活性劑含量不足,意味著去污能力不足。溶液中表面活性劑的膠束在洗滌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當濃度達到臨界膠束濃度(cmc)時,洗滌效果急劇增加。因此溶劑中洗滌劑的濃度應高于cmc值,才有良好的洗滌效果。但是當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高于cmc值后,洗滌效果遞增就不明顯了,過多的增加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是沒有必要的。
>>>表面活性劑的發展史<<<
元前2500年——1850年羊油和草木灰制造肥皂。
19世紀中葉,一方面肥皂開始實現工業化大生產,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化學合成的表面活性劑。
隨后,土耳其紅油出現,土耳其紅油即蓖麻油與硫酸反應的產物,蓖麻油為蓖麻油酸的三甘酯。
19世紀初,出現了礦物原料制備洗滌劑,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礦物原料制得的洗滌劑,綠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油脂出現。隨著煤化工業發發展,出現短鏈烷基、奈磺酸鹽類表面活性劑。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開發乙二醇衍生物,如聚乙二醇 衍生物產品,聚乙二醇與各種有機化合物(包括醇、酸、酯、胺、酰胺)等結合,形成多種優良性能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經過60余年的發展,1995年世界洗滌劑總產量達到4300萬噸,其中肥皂900萬噸。據專家預測,全世界人口從2000年到2050年將翻一番,洗滌劑總量將從5000萬噸增加到12000萬噸,凈增1.4倍。
中國的表面活性劑和合成洗滌劑工業起始于50年代,起步晚,發展快。1995年洗滌用品總量已達到310萬噸,僅次于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其中合成洗滌劑的生產量從1980年的40萬噸上升到1995年的230萬噸,凈增4.7倍,并以年平均增長率大于10%的速度增長。
>>>洗手液中的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是洗手液配方中的主要成分,其基本功能是去除受傷的油垢和污垢,并產生一定的泡沫。因為表活分子分為兩端,一端具有親水性,另一端具有親油性。當表面活性劑作用在手上污垢時,其中一端的親油基便會靠近污漬被吸附在污漬表面,并逐漸包圍污垢,而另一端的親水基則會把被親油基和被親油基包圍的污垢拉到水里,最終被沖洗掉。
選擇表面活性劑總的原則是兼顧去污性與安全保護性。洗手液配方中,一般選擇去污能力較強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主表面活性劑,再配合兩性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輔表面活性劑。
最常用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鹽(AES或AESA)、a-烯基磺酸鹽(AOS)和仲烷基磺酸鈉(SAS)等。AES是一種性能優良的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潤濕和發泡性能,并與具有一定的抗硬水性能,對人體皮膚的刺激性小,其銨鹽AESA性能更加柔和。AOS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豐富的泡沫,是洗手液中的常用品。SAS也常用于人體皮膚清潔劑,具有良好的泡沫與低刺激性,可替代部分AES。
>>>表面活性劑需求仍在增長<<<
表面活性劑素有“工業味精”之稱,在新世紀,人們將其應用在造紙、食品、建筑、交通、水處理和農業等方面,還大力開發其在紡織和能源方面的應用。疫情發生后,國內洗手液等個人洗護品的需求量大增,因而也造成表面活性劑需求的增長和市場的供不應求,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洗滌劑、化妝品都將得到較快地發展,必將促進其主要的活性組分表面活性劑較快發展。
無論是洗手液或是化妝品類以及其他應用領域,表面活性劑都需要得到專業的檢測,確保精細化工能產生國家規定以及市場要求的效果。作為精細化工的重要助劑,表面活性劑的性能需要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