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7-30
河南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正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尤其是河南省會鄭州,更是在一小時內降下了201.9毫米的超級暴雨,等同于降下了106個西湖的水量,由此對整個河南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今,緊張的救援仍在繼續。
古人常說“大災之后必有大疫”,這是存在一定道理的。水災過后,水災會導致水體污染、人群易感性增加和病原微生物及病媒生物的密度增加,可能導致大規模的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風險。
飲用水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水災過后,水質監測極為重要。
暴雨過后,很容易引發次生災害,比如滑坡和泥石流,將大量泥沙帶入生活用水中,而泥沙里沉積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成為了微生物附著和繁殖的沃土,人畜糞便也會攜帶細菌。
同時洪水也會對水環境造成污染,如果洪水蔓延到工業地帶,工業廢水成分復雜,通常含有汞、鉛、鉻等各種重金屬,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在農業地帶,農藥中含有的人工合成殺蟲劑、殺菌劑、落葉劑等物質,也會污染水資源。由此可見,洪澇災害過后的水質檢測格外重要。
感官
洪水過后,可能飲用水可能渾濁有異味或者有異物,使人感官上感覺不適。因此飲用水的感官性狀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現飲用水出現渾濁,有顏色或異常味道,那就表示水已被污染。
根據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飲用水的濁度不應超過1度,水源與凈水技術條件限制為3度。
PH值
pH值通常對消費者的健康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在水處理的所有階段都必須謹慎控制pH,這樣才能保證水的澄清和消毒。因為較低pH的水對金屬管道和容器有腐蝕性,腐蝕產生的物質可能使飲用水受到污染。因此,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規定飲用水pH值為6.5~8.5。
微生物污染
洪災過后,飲用水很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未經專業處理,可能造成傳染病的流行。1991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各國由于飲用水未徹底消毒,霍亂傳播流行,造成59萬人發病,5000多人死亡。
為了保障飲用水能達到要求,對水中糞便污染的指示菌進行專業檢測是很重要的。為此,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的指示菌是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等,均在水質監測之列,如果這些指標不合格,易引發細菌感染、寄生蟲病,導致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毒理學指標
工業發展讓化學物質對飲用水的污染成為了很多居民日常關注的,洪水過后,可能導致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化學物質污染飲用水。
同時,還會導致飲用水重金屬污染。重金屬在水中不能被分解,飲用后毒性放大,與水中的其他毒素結合生成其他有害物質。重金屬能引起人的頭痛、頭暈、失眠、關節疼痛、結石等;尤其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的細胞、臟器、皮膚、骨骼、神經破壞極為嚴重。
在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共選擇15項化學物質指標,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砷、硒、汞、鎘、鉻(六價)、鉛、銀、硝酸鹽、氯仿、四氯化碳、苯并(a)芘、滴滴涕、六六六。 為了保障飲用水的安全,標準規定了化學物質在飲用水中的最大允許值。
洪災過后,對洪水淹沒區域、農貿市場、公共廁所、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單位、庭院等全面開展災后環境清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水質惡化,也會直接影響居民飲用水,因此不少部門已經高度重視災后飲用水安全問題,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機構也加強了對臨時居住點供水的水質消毒,及時開展飲用水檢測與監督,確保居民飲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