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2-23
關于偶聯劑,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處于染發劑中會出現的酚類、胺類,間苯二酚等一類的典型的偶聯劑。但事實上,它在玻璃工藝、金屬、陶瓷、膠黏劑工業等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偶聯劑最早由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CC)為發展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而開發。早在40年代,人們用它作為“粘合劑”或偶聯劑,來改善有機樹脂與無機表面的粘接,以達到改善聚合物性能的目的,就成為科技工作者的一大設想,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自40年代初至60年代是偶聯劑產生和發展時期,并形成了第一代硅烷類偶聯劑。
偶聯劑是指分子兩端含有極性不同基團的化合物,它可以提高物品粘接強度,在玻璃工藝、金屬、陶瓷、膠黏劑工業等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偶聯劑的分類
硅烷偶聯劑
硅烷偶聯劑是研究得最早且應用最廣的偶聯劑,由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C.C.)為發展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而開發,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分子中具有兩種以上不同的反應基的有機硅單體,它可以和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發生化學鍵合(偶聯)。
它的通式可寫為RSiX3,其中:R是與聚合物分子有親和力和反應能力的活性官能團,如乙烯基氯丙基、環氧基、甲基丙烯酰基、胺基和巰基等;X為能夠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等。
硅烷偶聯劑用作表面處理劑,可以改善室溫固化硅橡膠與金屬的粘合性能;用于無機填料填充塑料時,可以改善其分散性和粘合性;用作增粘劑,在水電站工程中提高水泥與環氧樹脂的粘合性;用作密封劑,具有耐水、耐高溫、耐氣候等性能,用于氟橡膠與金屬的粘合密封。
鈦酸酯偶聯劑
鈦酸酯偶聯劑最早出現于 20 世紀 70 年代。1974 年 12 月美國 Kenrich 石油化學公司報道了一類新型的偶聯劑,它對許多干燥粉體有良好的偶聯效果。此后加有鈦酸酯偶聯劑的無機物填充聚烯烴復合材料相繼問世。目前鈦酸酯偶聯劑已成為復合材料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我國于80年代初期也對鈦酸酯偶聯劑進行了應用研究。鈦酸酯偶聯劑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 4 類:單烷氧基脂肪酸型、磷酸酯型、螯合型和配位體型。
在鈦酸酯偶聯劑的應用中,鈦酸酯偶聯劑用量一般為無機填料的 0.125 %~2 %。鈦酸酯偶聯劑與硅烷偶聯劑有協同效果,但要控制各自的用量。不同類型的鈦酸酯偶聯劑具有不同作用,能夠取長補短,達到更滿意的效果,必要時也可混合使用。
鋁酸酯偶聯劑
鋁酸酯偶聯劑是由福建師范大學研制的一種新型偶聯劑,其結構與鈦酸酯偶聯劑類似,分子中存在兩類活性基團,一類可與無機填料表面 作用;另一類可與樹脂分子纏結,由此在無機填料與基體樹脂之間產生偶聯作用。
鋁酸酯偶聯劑在改善制品的物理性能,如提高沖擊強度和熱變形溫度方面,可與鈦酸酯偶聯劑相媲美;并且其成本較低,且具有色淺 無毒、使用方便等特點,熱穩定性能優于鈦酸酯偶聯劑。
其它偶聯劑
鋯類偶聯劑是含鋁酸鋯的低分子量的無機聚合物。它不僅可以促進不同物質之間的粘合,而且可以改善復合材料體系的性能,特別是流變性能。該類偶聯劑既適用于多種熱固性樹脂,也適用于多種熱塑性樹脂。此外還有鎂類偶聯劑和錫類偶聯劑。
我國的偶聯劑發展現狀
偶聯劑是塑料加工行業的重要助劑之一,與其他改善型助劑相比用量較大。自20世紀60年代我國成功開發第一個偶聯劑產品以來,已經形成了以硅烷類和鈦酸酯類為主體,其他偶聯劑為補充的偶聯劑行業體系。
隨著高性能和高功能化材料的迅速發展,偶聯劑進入更廣闊的應用領域。因此,硅烷偶聯劑已成為有機硅工業、復合材料工業、高分子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助劑之一。隨著行業壁壘的出現,企業想要異軍突起,對偶聯劑質量的把控成為關鍵。高分子行業等的發展也有賴于偶聯劑的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