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英格爾檢測 發布時間:2022-09-20
食品安全關系到國民健康。通過有效的食品安全標準規范食品行業,是“健康中國”計劃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已制定并公布了1400多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涵蓋了食品相關產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等2萬多項食品安全指標。2022年3月,《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22版)》也開始實施。
正是由于食品安全指標眾多,企業在檢測工作的推進中遇到很多困難和困惑。
完善政策引導,構建良好機制和環境。
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獨立公正的第三方食品藥品檢驗機構。政府應調整完善當前食品安全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加強對第三方食品安全檢驗機構的政策引導,給予明確的法律支持。清理現行政策法規中不利于食品第三方檢驗體系健康發展的文件,廢止廢止和修改修訂,最大限度打破部門壟斷,消除行業壁壘,在資質認證、市場準入等方面完善政策服務,努力營造有利于食品第三方安全檢驗機構發展的環境。建立公開公平的市場準入機制。提高政府監管體系和檢測體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現在社會更傾向于信任國家直屬的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或者外資檢測機構,根源在于長期以來的食品安全狀況。政府應引導國內檢測機構積極提高自身標準,爭取更高層次、規范化的認證,培育一批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認證機構,逐步走向國際市場,獲得國際認可。
支持第三方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發展。
通過政府、公眾和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將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發展路徑。第三方食品檢驗機構購買檢驗檢測設備的貼息貸款;新食品檢驗機構前三年營業收入按一定比例(如50%、30%、15%)減免;為政府購買檢驗檢測服務的中標人的項目資金提供全額擔保;假冒偽劣食品案件行政處罰收入上繳國庫后,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發展;通過科技項目和國際技術交流項目支持第三方檢測機構;財政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第三方檢測機構購置大型設備和科研項目配套補貼。鼓勵發揮第三方食品檢驗機構的作用,應鼓勵整合第三方食品檢驗國家實驗室、官方機構和民間檢驗機構,充分發揮國有機構的技術優勢、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和中立性,加強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合作,使社會化第三方檢驗機構參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原料檢驗和食品出廠檢驗,重點發展一批技術力量強、信用狀況優、服務水平高、綜合效益好的食品檢驗機構,積極培育和建設國檢。鼓勵第三方食品檢驗機構自主組建技術聯盟,開展“聯盟檢測”。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優勢,啟動資金杠桿效應,引導食品安全檢測企業積極爭取上市,減少對銀行信貸的依賴,開發整合更多有利資源和能力。獲取附屬于檢測資源的資質、渠道和人才,加強檢測能力,提高檢測服務質量。
完善機制,加強監管,嚴厲打擊行業亂象。
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目前委托食品檢驗的收費由委托方和受托方協商,沒有統一的價格(標準)體系,導致檢驗市場出現一些混亂,食品檢驗機構之間惡性競爭。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和國家實驗室利用自身政策資源優勢,在招標過程中盲目壓低價格,降低檢驗標準和服務質量,甚至出具虛假檢驗報告。因此,政府在購買服務時,不應盲目追求“最低價”中標。相反,應通過實施抽樣分離、盲樣復檢和比對試驗等制度,加強監管,特別是對公平性和企業誠信的監管,努力提升我國第三方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的國際競爭力。通過綜合監管,食品生產者不能通過假報告、假證明獲取經濟利益,企業自己會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準確的檢測報告。讓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真正發揮公正權威的作用。
標簽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峻形勢要求第三方檢測實現更高質量的監督管理。國際食品安全檢測的大趨勢也凸顯了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的必然性,從技術、設施、標準等方面為我國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的發展提供了資源、機遇和要求。在實施路徑上,迫切需要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扶持新興機構發展,加強行業監管,完善政府與市場的合作機制,使我國食品安全第三方檢測堅持科學、公正、健康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