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0-04-16
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俗稱人工心肺機)成功救治一位重癥新冠肺炎患者,但是,疫情當前,當時救命的ECMO一機難求,全國存量只有約400臺左右(不計港澳臺),緊缺程度可見一斑。
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治療方案逐漸明朗,按照患者嚴重程度從輕到重,依次可用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ECMO。由于早期使用呼吸設備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對于很多患者來說,一臺呼吸機就意味著一條命。
于是,在全球疫情爆發之后,呼吸機變成“救命機”,受疫情影響,相關醫療器械均出現相當程度的需求上漲,中國市場上,盡管醫療器械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但是不少企業再一次看到醫療器械行業的巨大潛力,紛紛入局醫療器械行業。
>>>華為、騰訊、京東等企業紛紛入局<<<
2月18日
瑞幸咖啡變更經營范圍,新增零售藥品、銷售日用品、醫療器械I類、II類、衛生用品等
3月25日
無錫京東乾丞貿易有限公司成立,由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該公司經營范圍中包括了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銷售等
4月1日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國內貿易;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不含分銷及國家專營、專控、專賣商品) ;一類醫療器械銷售;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許可經營項目:三類醫療器械銷售
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擔任公司董事長。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的開發、生產、銷售
此外,百度、美團、阿里巴巴旗下盒馬生鮮經營范圍變更后均包含醫療器械,不僅如此,制造業巨頭格力在轉戰生產口罩、醫療用品后,董明珠再發聲表示,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器械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隨后格力電器在4月1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相關業務需要,格力電器擬對經營范圍進行變更,修訂后增加經營范圍“消毒器械;醫療器械、實驗室設備”。
>>>呼吸機催生中國醫療器械的“繁榮”<<<
疫情的爆發,將國內醫療器械的短板暴露出來,也將國內生產能力發揮到極致。
由于新冠病毒直接攻擊人的肺部,造成肺泡明顯損傷,人體吸收氧氣的能力減弱,只有用呼吸機輔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的血氧供應,避免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資料,每6個新冠患者中,會有一人出現重癥和呼吸困難,從無創呼吸機到有創呼吸機、ECMO設備,隨著感染人數的攀升,短期內加大了這些設備的供應壓力。
另外,隨著國際疫情的控制不力,國內趨于平穩,急缺呼吸機的國家紛紛把目光轉向中國。
有統計顯示:
美國全國醫院擁有約16萬臺呼吸機,另外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儲備的呼吸機數量有12700臺英國的呼吸機大約為8000多臺
法國也只有5000多臺意大利的呼吸機缺口在1萬臺以上
醫療條件差的國家,比如西非的馬里,全國呼吸機只有56臺
悲觀預測,全球范圍內,對呼吸機的需求量是目前醫療機構擁有量的10倍。
但是,國內生產醫療器械公司快速應對疫情帶來的生產壓力,根據工信部數據,今年2月,中國的呼吸機產量超過了1.5萬臺,而在2018年,中國全年的產量也不過0.84萬臺。
從資本市場來看,由于疫情的影響,伴隨醫用耗材和醫療設備需求急速攀升,眾多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產品全線增產,反應到股價上則是,在股市震蕩之下,春節后至今醫療器械板塊的股價有大幅提升。
全力提升產能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因全球對呼吸機的強需求將迎來繁榮。
>>>醫療器械市場的擴容與發展<<<
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給全球帶來醫療壓力,醫療產品供不應求,中國醫學院統計顯示,我國醫療市場 ICU 僅占普通病房約 6%,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 15%,而這一比例在美國已經達到了 17%-18%。因此,疫情之后,各地醫院、衛生機構很可能將加大醫療器械的采購投入。
政策層面,國家支持國產器械的政策從2015年的“鼓勵國產”到2016年的“優先國產”到2017年的“限制進口,采購國產”,已經從鼓勵國產落實到采購執行層面。在國務院《中國制造 2025》中更是提出2020年和2025年具體目標,可見未來五年的高速發展。
以國內醫院采購為例,國內ICU病房使用的醫療設備主要以進口為主。呼吸機、超聲等領域國產化率不足 30%;醫用刀(電刀、超聲刀等)、CT、內窺鏡、MRI 等領域國產化率不足 20%;而血液凈化設備、核醫學設備、直線加速器、DSA 等領域國產化率甚至不足 10%。下一階段,進口替代將為我國高端醫療器械行業提供發展契機。
根據統計,2009-2016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年復合增速為 3.3%,預計2016-2022 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5.1%左右。其中,中國醫療器械整體市場規模已由2014年的255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304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預計到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
另根據資料,2019年12月起至少3家醫療器械公司排隊上市,10余家醫療器械公司在上市輔導,從側面驗證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迅猛。
隨著藥品集采全國擴容順利落地,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的政策也在逐步深入。醫保控費背景下,醫療器械行業的帶量采購也許并不會太遠,醫療器械公司在產品質量、成本管控、研發能力等方面將面臨更高的要求。
>>>進擊的醫療器械,能否補齊短板?<<<
盡管國內呼吸機企業已經實現滿負荷運轉,但是,受制于原材料,有些企業實際上產量只有產能的三分之一左右。
據了解,呼吸機制造涉及成百上千個零部件的生產與組裝,還有硬件和軟件的調試和兼容,更需要專業員工和嚴格監管保證產品質量,且渦輪風機、傳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主要來自歐美國家。
從呼吸機生產受制于國外的零部件,暴露出我國的醫療器械的短板。盡管從數據上看,中國占據14%的醫療器械全球份額,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種類對進口產品的替代率已超過90%,但從產品結構來看,布局的更多是中低端常規醫療器械,高端市場依然大部分被外資占領。
此次中國作為醫療用品的主要出口國,自3月1日以來,出口呼吸機超過1.6萬臺,國家市場監管局為保證出口質量,展現中國品牌形象,針對企業不熟悉防疫物資出口政策等實際問題整理出權威信息,包括歐美口罩市場認證、中國境內可以開展醫療器械管理體系(ISO13485)認證的機構名錄等。
中國境內可以開展醫療器械管理體系(ISO13485)認證的機構名錄
圖片來源:市場監管局
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全球化時代ISO13485認證標準是醫療器械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適用于醫療器械制劑生產的全過程生產中影響成品質量的關鍵工序,以促進全世界醫療器械法規協調為目標。
醫療器械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盡管在高端設備方面與歐美市場有差距,但是近幾年隨著資本和政策的支持,一直處于上升態勢。
中國制造,全球認可的道路上,醫療器械行業的自主研發、質量監管將是突破歐美高端原材料限制的關鍵,疫情之后才能真正迎來強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