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1-10-26
最近,美妝屆刮起了一股風潮,出現了很多所謂的“食品級”化妝品,出現了類似胡蘿卜素變色唇膏、天然植物水潤口紅等等化妝品,而且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非常火爆,銷量也不低,這些所謂的“食品級”化妝品在商品頁面介紹標注著“健康無毒”、“天然成分”等字樣,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商家宣稱這些產品不僅可以用來化妝,還可以直接食用,那么,這些真的靠譜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能看到有人將食物當做化妝品使用,例如黃瓜、檸檬等,現在又有人將稱化妝品稱作“食物”,但事實上,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兒童化妝品標簽不得標注“食品級”“可食用”等詞語或者食品有關圖案。如果兒童把化妝品誤當作食品,主動大量攝入,很有可能導致健康風險。
“食品”與“化妝品”屬于完全不同的行業,商品如果宣稱“可食用”,就必須要有“食”字號,而化妝品只有“妝”字號。兩者所用原料及產品指標要求、禁限用要求,所執行的規范、檢驗標準也不一樣。因此,并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
化妝品“可食用”會更安全嗎?
商家之所以拿“可食用”作為宣傳賣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食用”會讓消費者產生化妝品非常安全的錯誤認知,但事實上,評價一個化妝品是否安全,需要評估它的原料安全性,以及它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使用方式、貯存條件等。化妝品的安全性與它是否“可食用”沒關系。
化妝品使用任何一種“食品”原料,都需要進行化妝品安全性評估,需對其皮膚刺激性、皮膚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進行毒理學評估,經全面評估認為安全的,并經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新原料注冊或者備案后,才可以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因此,能夠入口的,用在臉上不一定安全。此外,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一些可食用的物質還被收錄為化妝品禁用原料,例如:魔芋、維生素K-1等。
化妝品標簽不能亂標
根據我國《化妝品名稱標簽標識禁用語》規定,化妝品宣傳不能含有“純植物”“純天然”等虛假夸大用語,而“食品級”這一名詞,其實與“純天然”、“純食物”概念類似,具有絕對性。并且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對化妝品廣告進行了嚴格規范,要求廣告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
作為《條例》的配套法規, 2021年5月31日,《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發布,將于2022年5月1日實施,新的標簽法針對性打擊當前部分商家通過“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的“擦邊球”行為,強調了標簽內容應當“合法、真實、完整、準確,并與產品注冊或者備案的相關內容一致”。
根據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廣告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而使用“食品級”一詞,是有意引發消費者產生不切實際的聯想,進而誘導消費者購買自己的產品,這同樣是違反規定的
與此同時,新標簽法中規定了12項化妝品標簽禁止標注和宣稱的內容,明確禁止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描述;禁止暗示醫療作用或者進行虛假宣稱;禁止通過宣稱所用原料的功能暗示產品實際不具有或者不允許宣稱的功效,由此,“可食用”化妝品這種“打擦邊球”式宣傳,明確違反了新標簽法。
隨著近幾年國內化妝品市場逐漸發展,追求自然、綠色,環保已成為護膚品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天然”成品備受很多消費者的追捧。消費者想要避免陷入這種誘導式消費陷阱,可以通過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化妝品監管APP來查詢產品信息、了解化妝品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