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1-11-11
近日,陜西省開展一起對網絡銷售濕巾產品的監督抽查。工作人員從京東、淘寶、興盛優選等多家電商平臺抽取40批次濕巾樣品。經檢驗,檢出濕巾2批次樣品不合格,主要問題是微生物污染。
目前市場上濕巾產品主要有三類,即普通濕巾、衛生濕巾和消毒濕巾。
普通濕巾目前仍按照第三類消毒產品進行生產經營,執行標準為GB/T27728-2011《濕巾》、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普通濕巾產品需要符合一定的微生物指標,但對殺滅微生物指沒有要求,主要用于清潔,但是并沒有抗抑菌和消毒的效果。
衛生濕巾具有清潔殺菌作用的濕巾。所以衛生濕巾按照第三類消毒產品生產經營,除了執行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還要符合WS575-2017《衛生濕巾衛生要求》。衛生濕巾對微生物學指標和殺滅微生物指標有明確要求。
相較于衛生濕巾,消毒濕巾更傾向于醫療用品,因此它的微生物學指標和殺滅微生物指標要求更加嚴格。不得檢出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落、致病性化膿菌、真菌菌落。殺滅微生物指標要求對大腸桿菌、黃金色葡萄球菌的殺滅率大于或等于99.999%,產品如果標明對真菌有作用,對白色念珠菌的殺滅率也要大于或等于99.999%。疫情期間,大量的消毒濕巾被搶購一空,也讓消費者對消毒濕巾有了一定了解。
濕巾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如果濕巾微生物超標,很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引發炎癥,如果誤食,會導致嘔吐、腹瀉等癥狀,危害人體健康。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通過感官進行鑒別,如果濕紙巾表面出現霉菌斑點、發黃、異味等現象,則很有可能微生物超標。
根據標準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普通濕巾細菌菌落總數不得超過200cfu/ml,真菌菌落總數不得超出100 cfu/ml,致病菌和大腸桿菌不得檢出。而衛生濕巾細菌菌落總數≤20CFU/g,大腸菌落不得檢出,致病性化膿菌不得檢出,真菌菌落總數不得檢出。
當然微生物超標僅僅是一部分,濕紙巾的安全隱患遠不止這些。
經常有人在網上抱怨,使用濕巾后皮膚會變紅、過敏等癥狀,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濕巾中的pH值過高或偏低。通常人體肌膚的pH值為5.5,新生嬰兒pH值為6.5。根據國家標準GB/T27728-2011濕巾標準規定,衛生濕巾pH值標準限值為3.5-8.5。如果消費者想要測量濕紙巾ph值,可以用ph試紙進行測量。
熒光增白劑也是消費者購買濕紙巾需要避坑的問題。熒光增白劑一旦被人吸收,就很難分解,很有可能造成細胞變異、引起溶血現象,過量還有可能導致癌癥。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警惕那些顏色過于白的濕紙巾。
除了這些,濕紙巾的殺菌劑、防腐劑等安全指標也是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具有殺菌功能的濕巾為了滿足一定的殺菌效果往往都會添加一定量的殺菌劑,苯扎氯銨是其其中一種,有一定的刺激性。苯扎氯銨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菌劑,《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和歐盟化妝品法規規定濕巾中苯扎氯銨的使用濃度需≤0.1%。
對皮膚健康、無傷口的成年人來說,使用苯扎氯銨濃度在0.1%以下的濕紙巾,基本不用太擔心。但安全起見,應避免使用,而且經常使用含有苯扎氯銨等抗菌劑的產品,可能會產生耐藥性。
除了殺菌劑,防腐劑是濕巾安全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因為濕巾中存在大量的水份,容易滋生微生物,防腐劑的目的是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
但部分防腐劑卻存在不小的安全風險,甲基異噻唑啉酮(MIT)和甲基氯異噻唑啉酮(CMIT)即是其中一類。CIT和MIT是兩種廣普的殺菌防腐劑。鑒于它高效、便宜特點,廣受濕紙巾歡迎,但它對肌膚與粘膜有刺激性作用,濃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化學灼傷,屬于限用成分。目前歐盟規定濕巾中不允許使用MIT和CIT。
面對這么多無形的坑,消費者要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在購買濕巾時,選擇大品牌、獨立包裝,避免選擇具有香味的濕巾,濕巾的選擇也要柔軟厚實型的。而作為生產商,則應確保產品的安全性,遵循國家標準,嚴格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