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咨詢
聯系電話
置頂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6-22
新冠疫情爆發后,社會公共衛生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消毒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環節,消毒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公眾或患者的安全,消毒效果評價是檢驗消毒效果的重要措施。
為指導各地科學消毒、精準消毒,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套統一的用來規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環境消殺工作衛生行業標準應運而生。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現場消毒評價標準》等3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這三項標準于2021年2月20日起正式實施。
《WST 774-20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標準》主要用于新冠疫情相關的現場消毒評價,其中規定了新冠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原則、消毒過程評價、消毒效果評價及注意事項。并將消毒產品放在了消毒過程評價的重要一環。
這一標準規定在消毒過程評價中,所用消毒產品應符合國家相關衛生標準、規范要求,衛生安全評價合格。消毒劑評價信息包括消毒劑名稱、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有效期、配制方法、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等。消毒器械評價信息包括器械名稱、主要殺菌因子及其強度、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等。
什么是消毒產品
根據《消毒管理辦法》,消毒產品包括消毒劑、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學指示物和滅菌物品包裝物)、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
其中,根據原衛生部(2003年第24號)公告: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不再納入《消毒管理辦法》管理。
根據原衛生部(衛監督發﹝2005﹞208號)通知,專用于人體足部、眼睛、指甲、腋部、頭發、頭皮、鼻黏膜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產品、口罩、避孕套等都不再納入消毒產品進行管理、審批和監管。
消毒類產品的成分
主要可分為5種類型:醇類,碘類,氧化劑類,季銨鹽類,卡松類。
01
醇類消毒產品
醇類消毒產品常見成分
02
碘類消毒產品
碘酊(碘酒)及復合碘消毒產品中常見成分
碘伏(聚維酮碘)消毒產品中常見成分
03
氧化劑類消毒產品
次氯酸鈉消毒產品常見成分
次氯酸消毒產品常見成分
過氧乙酸消毒產品常見成分
過氧化氫和過氧乙酸混合消毒產品常見成分
04
季銨鹽類消毒產品
季銨鹽消毒產品常見成分
05
卡松(異噻唑啉酮)類消毒/防腐產品
異噻唑啉酮消毒產品成分
消毒產品殺滅或抑制微生物類別
1、消毒劑殺滅微生物類別,如:可殺滅化膿性球菌、腸道致病菌、致病性酵母菌和醫院感染常見細菌,并能滅活病毒;或可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并能滅活脊髓灰質炎病毒。
2、抗菌制劑殺滅微生物類別,如:可殺滅化膿性球菌、腸道致病菌、致病性酵母菌,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有殺滅作用。
3、抑菌制劑抑制微生物類別,如:可抑制化膿性球菌、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4、衛生濕巾殺滅微生物類別,如:可殺滅化膿性球菌、腸道致病菌,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殺滅作用。
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內容
合法消毒產品其外包裝會標注生產企業名稱、“消”字號、規格、有效成分及含量、期限、使用范圍和方法、執行標準、注意事項等內容。市面上消毒產品上標注的“消”字號,是企業生產場所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生產能力審核通過后獲得的衛生許可證編號。
消”字號,正確的文號格式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衛消證字(發證年份)第xxxx號”。
消毒產品的標簽(含說明書)和宣傳必須真實,不得出現或暗示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不得宣傳對人體足部、眼睛、指甲、腋部、頭皮、頭發、鼻粘膜等特定部位的消毒或抗、抑菌作用;不得有與藥物類似用語。
疫情以來,消毒產品成為人們抗疫的“必要”產品之一。隨著消毒產品市場逐漸火熱,個別生產企業通過在產品外包裝標簽和說明書,出售產品外觀、標簽、使用說明書不符合的產品,導致不少消費者被誤導,但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現場消毒評價標準》等統一標準的出現,消毒產品作為消毒過程評價的重要一環,將依照標準得到規范。
作為消費者如何正確選購消毒產品?
認準“衛消證字”
消毒產品不是藥品,不具有治療作用。如果是治療疾病需要,請按醫囑購買合適的正規藥品。兩者區別就是消毒產品包裝上會標注“衛消證字”,而藥品會標注“國藥準字”。
不要購買“三無產品”和“問題產品”
消毒產品標簽上沒有標注生產企業信息,執行標準,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信息,那很可能是“三無”產品,質量無保證。產品包裝及說明書中如沒有標注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很可能是問題產品。
可登錄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平臺查詢“消毒產品合法身份”。